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人了出现心慌、胸闷、焦虑、抑郁,失眠、不愿进食,做事无兴趣等等,总认为自己患了某种疾病,并多方检查、求医,但是检查结果并没有发现器质性变化。那么,到底健康哪里出了问题呢?那就和大家说一说问题的所在,让大家了解什么情况下才算健康。你是否拥有真正的心理健康,出了上述问题到底怎么回事,应该求助谁来解决。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成立时(1948年)向全世界发出有关健康认识时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的虚弱现象,而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1989年,WHO又加上了道德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才能更好适应社会,才能拥有真正的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广义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均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适当的调控能力。在生活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许多人认为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这是不正确的。现实生活中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人的生理健康。如果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假如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会整天郁郁寡欢,最后导致真的一病不起,在临床及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这就是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
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挥
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心理健康
(1)遇到不顺心时,首先接纳自己、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肯定自己,想办法解决。
(2)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心胸开阔,乐观向上。
(3)设立明确的生活目标,建立适宜的期望值,正确面对现实,克服困难和挫折。
(4)防止不当诱惑,学会自我控制。
(5)学会舒缓化解焦虑、愤怒、低落、忧郁、厌倦的情绪,可以借助很多途径,例如倾诉、转移注意力、做喜欢的事情、休息、音乐等等。
(6)对自己要时常鼓励增强自信心,给自己加把劲,说自己行!
(7)寻求他人及社会支持,必要时寻求朋友、亲人、领导、社会及专业人员或专业机构帮助。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压力源的增加,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和相关疾病的正确认识。请大家重视心理健康。一个人的不良情绪可以影响周边所有人,所以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不仅能让自己幸福,也能使身边人幸福。不管什么原因,如果你觉得自己被某种不良心情压抑超过两周时间,并且这一情况还在持续,那时候你就需要心理帮助。愿你拥有健康心理,开心快乐充满阳光,过有品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