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熟悉一个人的笑脸,却常常忽略一个人的身影。看一个人的身影,往往是在不经意间,熟悉的或者陌生的,一眼就能够辨认出。
他高大挺拔的身材,走起路来有点军人的气势,雄赳赳气昂昂的。皮肤略黑,侧影特别像电影演员孙红雷。 作为一名医生,他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每天早上六点半不到,他就来到科室。早到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不乘电梯又是他上班的另一种习惯,步行上十一楼,270个台阶,一般人望而生畏。而他上到十一楼的样子,跟走平路居然没有多少区别,好几次在楼梯口碰见,他都是心平气和,没有那种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 从什么时候练到今天才能有如此的“神功”?!让人惊讶,令人敬佩。
在疫情期间,许多护士都头痛、发烧、咳嗽、浑身无力,包括护士长在内,几乎都被传染了。那个时候人们都在生病,病号和陪床家属也都经历着同样的病痛折磨。唯有他和他的团队还天天健康地工作,值门诊、查房、做手术安排,接待病人家属的各种问询。当护士们陆续回到工作岗位时,他每天早上会到护士站,与护士们交谈和互质问候,没有一丝的恐惧和担忧,也没有任何的疏离,谈笑风生,仿佛置身的是世外桃源般潇洒自然。一番鼓励与赞许,护士站的“战士们”又有了欢声笑语。而他继续工作,又开始穿梭于手术室、病房、门诊,每天精神抖擞地站在病人和护士之间,传递着轻松愉快而又健康阳光的正能量,这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是多么可贵。安慰与鼓励,真诚与温情,都赋予了这个男人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
他,就是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周逢强。
2019年,“达芬奇”机器人优先落户于滨州市人民医院。对病人来说,手术使用机器人有清晰度高、精准度高、手术切口小、病人恢复期快等优势,彻底减轻了病人在手术恢复过程中的痛苦。对于医生来说,这项操作不同于儿戏,更不同于日常的游戏,这是一个人生命的完全交付。这生命的交付,也给了医生和护士最大的压力,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马虎。手术必须做到胆大心细、病灶标记定位准确、各项准备到位、机器操作严谨等。周逢强主任做到了,经他操作治疗的手术不下三百例,这项技术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名列前茅。
一场手术下来,短时间也得三个来小时,长的需要五六个小时甚至七八个小时。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无法承担这样高强度高精准且繁重的任务。只要自己亲手做的手术他必会去问候、观察、换药。刚刚做完手术的这天,他很少按点吃饭,甚至顾不上吃饭,顾不上休息,夜晚值班必然到床前问候。“疼吗?能坚持吗?”“这就好了,再坚持一下……”这样温情的问候,一天不知道会说多少遍,带给患者的不仅仅是一种情绪上的安慰,还有精神上的鼓励。 这对帮助他们恢复体质,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是非常之必要的。大爱无疆,大医精诚。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爱,令患者如沐春风,生命也再次扬帆起航。
据护士长介绍,周主任是江西赣州人,从大学毕业就背井离乡来到了滨州。在滨州这块虽不富裕的土地上,播撒爱意,播种赤诚。滨州给了他成长的沃土,他给滨州人民带来健康和福音。我不知道他会不会经常想念自己的故乡,自己的亲人。但是他一定没有时间再回自己的故乡,与亲人叙旧。滨州成了他的第二故乡,这里就是他的家。
周逢强主任年轻帅气,他带领的医生团队是清一色的年轻小伙子——帅气阳光的大男孩耿振大夫,真诚和善的孙强玉大夫,不苟言笑的孙继科大夫……当你遇到困惑或者病人出现别的症状时,在这里能够享受到最具人情味的问候和答复。我们在西区被转到东区的时候,正值疫情刚开始,许多医生和护士都已经出现发热、咳嗽症状,有的请假在家,有的坚持在第一线。在门口接我们的是耿振大夫,估计那是他刚刚完成手术,还穿着绿色短袖衫,在寒冷的冬季,那装扮其实是真的冷,却也真的帅。他跟我们详细交代了需要哪些日常用品,如果没有齐备可以在旁边超市买(疫情期间进来就不能出去的),具体手术中有哪些注意事项、注意饮食等,就像邻家小弟一样亲切而又温暖。在我印象里,耿振大夫也跟周主任一样,在疫情期间一直没有离开工作岗位,一直进进出出忙碌着。不是在手术台上,就是在办公室研究病人的病情以及为病人打印材料。他们青春的身影,忙碌的样子,健康的心态,让陪床家属和病人都受感染。多大的困难都不算是困难,多大的事儿都不是事儿。这里尽管每天面对生死,但是在与死神的较量中,他们胜券在握,他们在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
一个团队,领队就是整个团队的灵魂。作为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人员,他们必须拥有健康的灵魂和健康的体魄,才能面对各种病人,才能在与病魔搏斗中立于不败之地。我想,他们除了具有超强的专业技术和学术理论、严谨的工作作风之外,健康的精神风貌,温情的话语一定也是让病人战胜病魔的法宝。
望着他们忙碌的身影,我内心很感动,因为我们有一群这样恪尽职守的守护神。他们是健康的传递者,是病人的福星。他们用阳光般的微笑、健康的步伐、健康的神态,传递着平安和幸福,保佑着所有的病人走向健康。
作者:高洪珍,患者刘庆利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