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护理天地 > > 健康科普

揭开“硬皮”背后的真相

发布日期:2025-08-27 16:16:29
扫一扫 X

想象一下,皮肤逐渐失去弹性,像被一层无形的“铠甲”包裹,日常的抓握、微笑都变得困难,亦或是呼吸时感到莫名的沉重,消化食物也成了负担……这些并非科幻情节,而是硬皮病患者真实的生活写照。硬皮病,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名词,正影响着全球数十万人。它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患者的身体和生活。了解硬皮病,不仅是认识一种疾病,更是了解一个群体的困境,并为他们争取更早的诊断、更优的治疗机会和更多的社会支持。

什么是硬皮病?

硬皮病,也称为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SSc),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皮肤和内脏器官的纤维化及血管病变为特征。这种疾病会导致皮肤变硬和增厚,同时也可能影响肺、心脏、肾脏等其他器官。

1.png

为什么会得硬皮病?

硬皮病(系统性硬化症,SSc)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虽然硬皮病不是直接的遗传病,但有家族聚集现象,提示遗传背景可能在某些个体中增加了患病的风险。

免疫系统异常:硬皮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异常激活,释放大量炎症因子,攻击自身组织。自身抗体(如抗Scl-70抗体、抗着丝点抗体)的产生,进一步加剧组织损伤。  

环境因素:一些环境暴露如某些化学物质、二氧化硅粉尘、博来霉素药物、有机溶剂等可能诱发疾病。此外,病毒感染也可能是诱因之一,比如近几年的新冠病毒感染。

雌激素影响: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特别是在育龄期,这表明雌激素可能在疾病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

血管病变:早期出现的雷诺现象和其他血管问题是硬皮病的重要特征之一,提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能参与了疾病的进程。

综上,硬皮病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但不限于遗传背景、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激素水平的变化。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病因也存在差异。

硬皮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2.png

硬皮病最常见的初期表现是雷诺现象及隐匿性肢端和面部肿胀,并有手指皮肤逐渐增厚。皮肤纤维化常从指端开始,最初表现为手指发凉、紧绷(水肿期),随病情进展,手指褶皱消失,逐渐向近心端发展,可有紧绷束缚的感觉(硬化期),后期可出现面具样面容、口周沟纹明显、口唇变薄、鼻翼变尖、颈前横向厚条纹等,受累皮肤可有色素脱失和色素沉着交替的现象(即椒盐征)(萎缩期)。硬皮病也可导致骨骼与肌肉病变,常见的是关节痛、肌痛/肌炎、皮下钙化及关节挛缩。除此之外,硬皮病还出现多脏器受累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食管运动障碍导致吞咽困难、胃酸反流;肠道受累可引起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

肺部受累:肺间质纤维化和肺动脉高压是硬皮病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活动后气短、呼吸困难、干咳、疲劳等。

心脏问题:包括心包炎、心肌病等,可能导致胸痛、心律失常等。

肾脏损害:虽然较少发生,但硬皮病肾危象是一种紧急情况,表现为血压急剧上升,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

这些症状的发展速度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症状、延缓疾病进展至关重要。

5.png

硬皮病如何治疗?

硬皮病目前尚无法根治,但尽早进行规范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及早就诊于风湿免疫科,专科医生除给予患者生活指导外,如:避免情绪紧张,注意防寒保暖,戒烟等,还会根据受累器官选择相应的治疗:例如,针对雷诺现象、指端溃疡,会用改善循环药物联合血管扩张药,比如硝苯地平、西地那非/他达拉非;针对早期皮肤硬肿,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针对肺间质病变,除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外还有抗纤维化药物:吡非尼酮、尼达尼布;针对胃肠道症状,常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促胃肠动力药等。对于严重且难治的钙质沉着,可考虑外科手术。同时,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有新的药物用于硬皮病的治疗,硬皮病治疗未来可期。

硬皮病虽罕见,但得了硬皮病并不可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会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谨以此文,希望广大读者更好地认识硬皮病,让更多的硬皮病患者尽早就医,通过风湿科医生与患者的“双向奔赴”,相信,帮助硬皮病患者留住“微笑”再也不是空谈。

(风湿免疫科 邵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