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月的第二个周六是“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由世界安宁缓和医疗联盟(WHPCA)于2004年在全球推行,旨在庆祝和支持安宁疗护和缓和医疗事业发展的联合行动日。
2025年10月11日是第21个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滨州市人民医院肿瘤三科(安宁疗护)联合老年医学科,在西院区门诊开展了一场以“实现承诺,全民享有”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让这里洋溢着温情与沉思的气息。

现场为患者家属准备了生前预嘱协会“安宁服务平台”发放的《我的五个愿望》和《秋叶静美》图文资料及人性化的纪念品,从这些宣传材料里面我们看到了对安宁缓和医疗工作的公益宣传,很多有爱的人都投入到这个活动中来,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缓和医疗和安宁疗护及生前预嘱,那我们先简单的做一下科普。
什么是缓和医疗?
缓和医疗是一种对重病伴痛苦的全人照护;不仅关注病情,还关心人的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它并不是限于生命末期,而是在确认为重症之处即可介入,与原发病治疗同步;它的目标不是加速死亡,也不是拖延死亡,而是在自然病程中维护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什么是安宁疗护?
安宁疗护是缓和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针对生命末期人群;关注的核心是保障生命末期舒适、尊严和平安;通过症状控制、心理支持、社会与精神关怀,帮助患者平静地走完最后旅程;同时支持家属和照护者,陪伴他们面对失落与悲伤。
从下面的这个图片上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安宁疗护和缓和医疗的不同。

什么是生前预嘱?
生前预嘱(Living Will)是指个体在健康或意识清醒时,预先签署的法律文件,用于明确表达在面临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临终时,希望接受或拒绝的医疗护理措施。生前预嘱的核心在于尊重患者的医疗自主权,使其在丧失表达能力时仍能按照自身意愿接受治疗,从而维护生命尊严并减轻家属的决策压力。
我想要的的五个愿望是什么?
第一个愿望:我要或不要什么医疗服务;
第二个愿望:我希望使用或不使用药物支持治疗;
第三个愿望:我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
第四个愿望:我想让我的家人和朋友知道什么;
第五个愿望:我希望谁帮助我。
误区一:入住安宁疗护意味着放弃治疗。
接受安宁疗护,并不意味着被动等待死亡的到来,而是让终末期患者可以拥有生命的尊严,维护生命的质量。路桂军教授在《对话》里面提到国外有明确的数据:安宁疗护不但不会加速患者死亡,反而会延长生命。安宁疗护原则是尊重生命的自然规律,不加速死亡,帮助终末期患者减少身体的痛苦及精神的痛苦,让其有尊严的活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让患者充分利用最后的生命时间,继续完成生命的成长,感受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误区二:只要家属同意患者就可以入住安宁疗护病房。
1.入住安宁疗护病房首先需要经过医护人员的评估,要求是诊断明确且病情不断恶化,现代医学不能治愈,不可逆转的慢性疾病终末期患者。
2.对照《安宁疗护病人病情(生存期)评估单》评估预期存活期小于6个月;
3.《Karnofsky(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评估得分小于50分;
4.不进入重症监护病房,不进行特别护理,不再开展应用手术、创伤治疗、放化疗、靶向药物等医疗服务。
5. 患者本人和或其近亲属签署《安宁疗护知情同意书》。
6. 当患者病情明显好转,《Karnofsky(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评估得分大于50分,经评估达不到安宁疗护标准、符合出院条件的患者,应及时办理出院手续。
误区三:将患者送进安宁疗护病房就等于不孝。
安宁疗护的患者常以老人为主,如果将老人送进安宁疗护病房“放弃抢救”,可能会被周围人视为不孝,子女也因此承受着一定的社会压力。需要明确的是,安宁疗护不是不治疗,它针对于现行医疗手段不能治愈的终末期患者(预计生存期小于6月,多为肿瘤患者)进行不适症状的缓解,不适症状包括癌痛、腹胀、水肿等等,还有舒适的护理,专业的心理人文赋能,以及心愿的达成和四道人生理念的落地都在最大限度地帮助亲人减少疾病的痛苦,让亲人能舒适、有尊严地告别人世。
误区四:安宁疗护只能在医院开展
在多数人的认知里,医院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唯一场所,安宁疗护也不例外。但实际上,安宁疗护可以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以及患者家中等多个场景开展。多种场所结合,能让更多有
需求的患者获得合适的安宁疗护服务。

在活动现场我们不仅对对安宁疗护相关知识做了详细介绍,还为生前预嘱工作做了推广,芳香呵护和耳穴压豆都深受就诊群众的欢迎。
安宁疗护日不仅是一场活动,更是一颗播撒在社会的种子。它关乎我们每一个人将如何走过生命的最后一程,也关乎我们如何对待我们所爱的人。本次活动必将能有效推动安宁疗护理念的普及,让“生死两相安”的愿景照进更多人的现实。每一个人的生命都能温柔以待,在终点处,依然沐浴着人性的暖光。
滨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三病区(安宁疗护) 赵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