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在滨州市人民医院的学术报告厅参加了科教科组织的“心怀梦想,向光而行”医学人文讲座。
当我踏入会场时,便被其中热烈的氛围所感染,参加讲座的同学们来自不同学校,互相之间并不认识,但大家都很热情,我很快和刚认识的新朋友有说有笑的找好了座位,怀着期待的心情等待着讲座的开始。正式开始前,现场的工作人员为所有参会者分发了一张白纸和一片树叶模样的贴纸,贴纸约为半个手掌大小,在工作人员的示意下,我们将贴纸贴在了白纸的一角,并且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主讲人赵树芬老师的话语生动风趣,她并没有用长篇大论的方式讲述正题,而是用一个又一个小活动来调动大家的热情,吸引着所有人的注意力。于是,现场的参会者分为了八个小组,为了淡化组员之间较为拘束和陌生的气氛,老师首先组织我们玩了一场考验同伴默契的小游戏,游戏过程充满乐趣,很快冲淡了不同组员之间尚且陌生的气氛,让大家很快熟络起来。
现场的气氛被完全调动了,老师用风趣且温柔的话语逐渐切入了正题。老师首先以“名字”为引,邀请了很多同学分享自己姓名的由来,以及这些名字背后又有着怎样令人会心一笑的小故事。名字不仅承载着家族的传承和父母的祝福,更是会伴随拥有者一生。它承载着过去,见证着现在,守望着未来,是绝大多数人诞生于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锚点。如果不是刻意去探寻,我真的很难注意到我的名字背后隐藏着的诸多意义,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受益匪浅。
随后,老师播放视频毛泽东写的作品——《心之力》。震撼!这是我全程倾听时的最大的感受。在此之前,对于这位伟人,我自认为并不陌生,但当我听着这篇文章的内容时,依然不由得从心底里佩服这位在中华民族危亡时刻扶大厦于将倾的伟人。
毫无疑问,这个环节在我心底留下来最深刻的印象。
毛泽东在文章中指出,“心之力”是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它可以驱使人们去改变世界。这种力量源于内心的信念、决心和意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而“心之力”正是我们战胜这些困难的动力源泉。例如,在学习或工作中,当我们遇到难题时,如果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就能够激发自己的潜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心之力”也强调了个人内心的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只有内心强大,才能在面对外界的压力和诱惑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想,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过去曾经历的事情,如今依旧怀揣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期盼与祝福应该是令他们内心强大,笑着面对每一次挫折和考验的有效支撑。
在讲座的最后一个环节,老师让我们在白纸上画出自己从出生到当下的人生轨迹并为其命名。将A4纸横放,左端原点处代表我们刚出生的时候,向右画条带箭头的水平线,而在横坐标最右边的箭头处,则是标着我们现在的年龄,人生轨迹的时间线通过上下箭头来表示,向上的箭头代表正性事件,向下的箭头代表负性事件,箭头的粗细和长短代表该事件对每个人的影响程度。随后,包括我在内的八位同学上台分享自己的过去,当轮到我讲述时,我才恍然惊觉,原来,我经历如此之多的事情。原来,从过去的自己身上,我可以得出许许多多的道理。
有人说过,过去的经历塑造了现在的自我,此话诚不欺我,当我认认真真回望过去时,才能明白,我的很多有益的、无益的生活习惯,知晓的道理乃至于思维方式皆是来自过去的馈赠,是我一生中宝贵的财富。想到此处,有一种找回初心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变化,如今的我已经很少提及梦想了,儿时的豪言壮语在今天看来,大多都是些不切实际的胡言乱语。但今天,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认真真的回顾了一遍自己的过去后,我突然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是的,儿时的豪言壮语的确不切实际,但就是这些不切实际的豪言壮语,支撑着我的内心,令我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我如何能简单将其遗忘。就像我的名字一样,它们也伴随着我的过去。
梦想是对未来的期许,同样也是对过去努力奋斗的自己最好的见证。它能够在我们疲惫不堪时给予我们动力,就像长途跋涉的旅人看到远方的绿洲。当面临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时,让我们咬紧牙关重新站起来,一步一步朝着未来前进。
心怀梦想,我们才能一步一步向前迈进。
对所有人来说,未来是不确定的,它就像一束若隐若现的微光,向着这束光前行,则是将梦想付诸行动的勇敢抉择。梦想不是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它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追逐。这意味着我们要克服途中的种种困难。可能会遇到他人的质疑和嘲笑,可能会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但只要心中怀揣着出发时的初心,只要心中的那束光还在闪耀,我们的脚步就不会停下。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2021级护理学9班
杜虹锐